1.將具備織造條件的連續的絲線在合并、加捻后進行定型,即用于化纖、真絲、羊絨、紗線、窗簾、起皺布、印花布等的定型。即在一定壓力溫度下穩定捻度,獲得均衡的不扭縮絲線,便于后道工序的加工和提高產品質量。對于強捻度的紗線,采用“蒸箱”定型顯得更為重要。
2.精紡羊絨針織制品的開發過程中一直面臨著許多的問題,雞爪痕就是長期以來精紡超輕薄羊絨衫開發的難題之一??紤]到蒸紗能有效地消除紗線內應力進而緩解雞爪痕問題,因此,將精紡針織紗線在蒸紗過程中的主要參數通過正交試驗的方式,來尋找最佳的蒸紗工藝,以最大程度地減輕雞爪痕出現的程度。試驗顯示在不影響蒸紗后紗線強力和后期服用性能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增大蒸紗溫度,延長蒸紗時間。對于14.70tex紗線來說,蒸紗溫度不低于85℃,蒸紗時間不少于30min。
3. 紗線的加濕處理(蒸紗)工藝流程處于位于絡筒之后,紗線入庫之前,若紗線的倉儲時間較長,則在交貨以前進行為好。運輸當中紗線的適當包裝如:筒紗袋裝或紗盤張緊密封纏繞包裝都能保持紗線的濕度。
4.針織和梭織產品也益于紗線使用前的加濕處理。對織造供需研究表明:紗線經加濕處理后優于未加濕處理(干燥紗線),當用經加濕處理的紗線來做緯紗織布時,布機的停臺數會大大降低,紗線的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得到提高,毛羽減少,織造效率因而提高2%在針織方面可看到飛花明顯減少。在貿易中,買家絕不接收額外加價,紗線重量的增加也就是利潤的增加。一般紗線加濕處理設備投資回報期少于1年,而棉紗的加濕設備投資回報期甚至少于半年,另外,出口貿易對質量的要求,也需要不斷提高紗線的品質。因此,紗線的加濕處理已成為當代紡織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補償紗線重量的損失和改進紗線的質量。
5.棉紗、毛紗、滌棉混紡紗、滌綸紗、包芯紗(氨綸)、縫紉線、人造纖維、晴綸絲束、網眼針織物(卷曲纖維)每種原料都需要使用蒸紗來進行松弛和定型的加工工藝來達到理想效果。溫度范圍由40℃到最高140℃飽和蒸汽是最理想的熱定型介質,它很容易滲透到筒紗內部,并在凝結時釋放能量。